發表文章

[B] 巴哈與我,我愛巴哈

每隔一段時間,就像有一個巴哈精靈,操縱著我的雙腳、雙手,引我坐到琴前,左手、右手開始那賦格的雙人舞步,左一部、右一部、中一部,十隻手指忙碌地在琴鍵上奔跑,追趕那渾然天成的粒粒珍珠,珠圓玉潤,優雅可人。有時候又顯得莊嚴而肅穆,令人遙想教堂聖殿與城堡。sticky GPIO 的概念同樣適用於手指,當小指按著延長音,其他指頭便開始變得不懂得跳躍。 對於巴哈我總是有這樣的想像,一個戴著銀白波浪捲髮的胖老頭,看起來像是個討人厭的老學究、老古板,鑽研著當時已大大過氣的賦格與對位法,因為家庭人口眾多,他不但要當音樂老師、帶合唱團、創作、指揮、演奏、還要接婚喪喜慶的case才聊以維生,他最浪漫的事莫過於為他的第二任太太安娜做了一套"法國組曲"(安娜是法國人),裡面的曲都非常非常好聽。他喝起啤酒是一桶又一桶,做起曲來卻是一首又一首。在那窗明几淨的琴房裡,美味的音樂正一曲一曲的流洩而出.... 小時上鋼琴課空檔,樓下傳來一陣悠揚像鈴盈聲不決的美妙旋律,奇的是彷彿是好多隻手彈奏的,那時難以想像只會1535的笨拙的左手怎麼能彈出那樣複雜的旋律,當時老師便提到巴哈跟賦格,而我也從巴哈初步開始入門。他的音樂顯得非常遙遠而古典,卻十分動聽。 國中時因溫金龍的"巴哈愛我"MV播送深覺好聽,便買了卡帶。工作幾年後無意間發現"巴哈愛我"是選自創意曲13號,也讓我重燃彈回頭琴的渴望。 大四正是同學們焦頭爛額的補習,考研究所的時節,我卻從台北家裡翻了好幾本樂譜,帶到台南有事沒事去學校免費琴房彈好玩。(距小時學琴已隔一輪) 工作幾年後一事無成、萬念俱灰下展開了無所謂而為、無所事事而忙的宅宅活動,買了好幾本譜,電鋼琴,自學常彈,半年即棄。間或收集關於巴哈的吉光片羽,不彈的時候聽得也兇。常聽12平均律、創意曲與法國組曲。 房龍跟我是同道中人,他的"與偉人談心中"便邀了巴哈作客,更為巴哈寫了一本小傳。 現在這巴哈精靈又出來作怪了,我又開始重闢爐灶,希望這次可以彈久一點。 如果不深推細敲、是看不出我跟巴哈的淵源的,故作巴哈與我一文聊表我愛巴哈。

[B] 赦免他的罪吧!

有時候我真的搞不懂為何女人無法寬容或者體恤的為男人的處境想想,特別是不諳庶務,生活狹窄,不習出門的阿宅們。當他們平身第一次鼓起勇氣提出了邀約,妳就要他規畫行程、想好時間、地點、活動、餐廳、交通甚或懂得精省品味尤佳。如果這男人這麼精明幹練,早人夫了哪需等這時才支吾不前,不懂得女人要一切妥善的計畫安排、要圓滿周道。 想想男人們彼此相約去喝下午茶,彼此討論哪張信用卡怎麼用怎麼精,關注各餐廳的優惠佳餚,購物中心折扣,彼此相約各景點郊遊踏青,這豈是常有的事!!! 而女人們的資訊情報不都是從這類聚會活動中習得。 女人要的女人最清楚何苦要男人猜、要男人笨拙的聊表用心的規劃個不得體。至少我認識很多周邊的女人特別是單身者,都很厲害!!上的了天堂下的了地獄。當她已經在一種技能之上了,卻還奢望另一個強者的帶領,當她行使了費心了主導了,便要覺得是男人怠慢了,欠她的,不體恤,不懂人情,生活狹隘,如井底之蛙。 換個角度,今天是一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的邀約呢?女人會為難女人嗎? 倒不必要,該怎麼使已經心有靈犀,就算對方擺爛主事者也早已全盤計畫,也不會這麼心裡不平衡。 總歸的來說,這是雙重標準,差別期待。 或許這就是兩人世界中亟待磨合的部分。

[B] 上海教改查訪 -- 廣播內容筆記

對於教育有一些興趣,剛好廣播聽到值得書寫,整理如下。如果我們12年教改,不對根本教學方式做改善,失焦於明星高中的生存而不是整體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將來是非常恐怖的。下午無聊的扭開收音機, 一個低沉磁性的嗓音,不溫不愠知性地探討著嚴肅的議題,吸引著我尋找聲音的主人,原來是天下親子的總主筆----許芳菊女士,講述她去上海作教育查訪,實地情況跟台灣對比的省思。PISA 是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是 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自1997年起籌畫,以終身學習的面向看待教育的真諦,以閱讀、科學、數學,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為評鑑的指標。 上海在2009年初生試啼參與 PISA,一舉奪得閱讀,科學,數學第一名。他們教改的時間跟教改的方針--學習主導權回歸,讓學生自主性學習--都跟台灣不謀而合。是甚麼樣的革新與落實得到這樣的成果,於是許芳菊到了上海親自訪查各大幼稚園、中小學的教學方式與整體教育環境,做為台灣教改的借鏡。 1. 確實落實啟發學生創新思考,與實踐能力。 我在上海看了各層級的學校,幼稚園、小學、中學、明星學校,偏遠的學校,他們上課的方式已經不同於以往--台灣的上課模式,講師在台上從頭講到尾。在台灣幼稚園問問題的人最多,到了國小,國中到大學,幾乎沒有人在問問題了。 有一堂小學三年級的國語課,讓我印象很深。一開始老師先讓學生朗讀課文15分鐘,你就聽到京片子捲舌念的好認真,內容是講中國登山隊登上喜馬拉雅山的故事。念到一個段落後,老師就問學生對這篇主題有甚麼疑問,"老師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登上去的?"、"老師我想知道他們遇到了甚麼困難","他們登的是哪座峰?"你看到小學生個個像鹹蛋超人一樣,舉起了手此起彼落的發問,接著老師繼續領大家把課文看完,接著問他們剛剛的問題,有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嗎? 接著就開始小組討論,每四個人一組,比如討論文章中最喜歡哪段?? 你就看到小組長很認真的領著組員齊聲朗讀某段課文;或者小組發言的時候會順便回答某某同學的問題,當然也會遇到有些學生比較害羞,詞語不順,這時候老師會說沒關係,某某同學你還沒準備好是不是? 先讓別的準備好的同學說吧!!他們很鼓勵學生表達。 老師從主導式的獨角戲授課轉變為引導式,互動式帶出課程的主題與重點。著重文章整體的感悟與應用,討論與思考。 而且他們閱讀的步

[R] 靈與肉

精神和肉體失衡會有嚴重的後果,我簡單的說一下,先說好,這是我自創的,是無憑無據的產物,並不是偷抄勞倫斯的講義的喔~ 勞倫斯的書是找不到這些東西的。 如果精神性太強的交往,會撕裂一切自然生命的東西,副作用極強,而且極為危險,最後兩人的關係會像把一切肉體的生命精華都掏空,蒸餾下來的已經不是人類實體,而是虛無飄渺,不著邊際的心靈結合,到最後便會精神崩潰,雖然性靈上華麗轟列,但是凡人無法接受,到最後兩人也無法蓋被做愛,只能談天說地。 如果太強調角色扮演,也就是血肉的角色,比如說男方就是顧家好男人,女方就是賢妻娘母,這樣也不會痛快美滿,因為這樣會落入仿同,也就是一個人變成了帶著名牌的充氣娃娃,貢獻給家庭與夫妻,但是反而迷失了自己,活在一個假象裡,一個"男女就是要各司其職,互相扶持並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假象裡。因為這是沒有理由的,而且也不太可能是生物性本能,貓媽媽帶小貓是,帶了某一天就跑了再去找別的貓交配,這才是生物性本能。別告訴我顧家好男人的目的是傳宗接代,對那些好男人來說這其實是他們可悲的生存定位,不太是什麼生物本能的。 還有一點,就是這種情況下的性愛因雙方因為需要靠角色扮演,會誤以為那就是原始的情慾,其實是加工後的劣質品。比方妻子因老公上班顧家,扛下一切的男子氣概而高潮,丈夫因老婆的安分顧家的撩人睡姿而興奮,想到自己的角色可以名正言順的霸佔這位妙齡女子的肉體,就快要射了,這些都是角色扮演下的假情慾,並不是印度愛經理面教我們的真功夫。

[R] 月亮與六便士

我喜歡毛姆的書。毛姆是個了不起的作家,不過在台灣並不受歡迎。 (話說回來,我也不知道誰才是在台灣受歡迎的外國作家? 大概只有卡夫卡和村上春樹吧。) 毛姆真的很會寫文章,寫起來賞心悅目,滔滔不絕; 不大濫用寫實手法,比較喜歡用平舖直述的說理,可是絕不單調,反而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像從一個極有力的手腕中寫出來的。他另外一個特色是心思非常細膩,描寫思想活動的深度有如一把刀的刀刃一般犀利。 毛姆和房龍一樣,都不是畫家,卻很喜歡討論藝術,把藝術的理念和審美觀利用小說結構的形式表現出來。 「月亮與六便士」描寫的是高更的故事,但是透過小說藝術的力量,比什麼鬼梵谷傳要好看太多。 就算是用半虛構的小說,也不見得寫的好,像「約翰‧克利斯朵夫」(影射貝多芬),據說還得了諾貝爾獎,幾千頁的超大部頭著作看的我昏昏慾睡,沒到一半就放棄,我覺得實在是有夠無聊的。 「月亮與六便士」特別的地方在於毛姆為了要強調「藝術的力量」,把很多高更的生平都用戲劇性的鋪排,雖不符事實,但強化了小說的質感,甚至狂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據說毛姆為了以高更為影子,特別到大溪地島生活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並訪問了曾經和高更交往過的人們。 他對高更的了解甚深,筆尖可以穿透這位畫家的身體,把高更的靈魂放大到讀者面前,好恐怖的功力。 另外一個特色是毛姆自己本身的藝術涵養很夠,他也會透過小說解析如何觀看高更的作品,讓大家讀了這本小說後,再欣賞高更的作品會有非常不同的體悟。畢竟,高更本人從他放棄自己的一切到他跑到大溪地島待了十幾年變成一位畫家中間,他是完全沒有學過畫畫的人,為什麼他的作品會變成傑作? 沒沒無聞到死後大放異彩,不是一種公式,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背後的故事。無論是「梵谷」還是「莫迪里亞尼」,都被塑造成死前窮困潦倒,死後給人賺飽的既定形象,可是每一顆藝術家的心,和他的周遭構成所他的生命軌跡都不一樣,毛姆透過高更的故事,精心運用他的生花妙筆,打破這種偉人傳記式的成見。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貨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代表崇高與理想,月亮與六便士是一種帶有諷喻的雙關,一個職業穩定、家庭美滿的公務員,放棄了現實生活的一切追求了月亮般的理想,即成為一位畫家。 可是他放棄的,同時是月亮般理想的職業薪水,拿到的是六便士般的窮困潦倒的生活水準。何者是月亮? 何者才是半個先令?

[R] 談D.H. Lawrence (下)

勞倫斯最著名的小說有四本:《兒子與情人》、《戀愛中的女人》、《彩虹》及《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四本裡面最不好讀的是《彩虹》,最好的也是《彩虹》。最有名的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但其實這是他四部長篇小說裡份量比較弱的一本。 勞倫斯的書結構很簡單,他提出一種性愛哲學,支架起貫穿這四本書的靈魂,這四本書的寫作背景則是書的肉身,《兒子與情人》是根據他自己的故事寫成的半自傳,勞倫斯跟他媽之間的關係對他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這部小說格外寫實,除了闡述他的性愛哲學之外,也是了解勞倫斯本人思想的一個窗口。 《彩虹》是一本鄉土文學,小說的肉體是他自己的故鄉諾丁漢的鄉村,他是當地一個礦工的小孩,出身藍領的勞倫斯對兒時的自然環境有很深的感情,因為長大以後他的故鄉已經都被工業革命下的廠房給取代了,他因此也痛恨工業化的英國,強調自然的生活才好。他這部分的思想我完全不感興趣,因為我覺得沒什麼特別的。 《戀愛中的女人》基本上是《彩虹》的續篇,是他最成熟時期的一部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則是勞倫斯晚年的最後一部作品,小說的精神仍然奉行勞倫斯的性愛觀,但是實質女性主義抬頭,這部小說的肉身完全是一個女子的感情生活,沒有其他多餘的角色,很有女性解放的意味。性愛場景的描寫最多,銷路很好,被當成淫穢小說,他自己氣的半死。 至於勞倫斯的性愛哲學是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男女關係在精神和肉體之間,需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要做到這樣的關係,社會才會和諧,愛情才有幸福。過分強調精神上的 契合(比如說個性上的素配),或肉慾上的需求(比如說縱慾),都會造成不平衡而破壞愛情,造成悲劇。只有透過這種方式,搞好人與人的關係,才能建立一個完美的社會,人才會達到物質和精神的滿足。 他的四本小說都是在解釋說明這種性愛的觀念,實在夠簡單吧。 他小說裡一對又一對的戀人都是上述情形的範本,比如在《兒子與情人》中,男主角保羅和蜜麗安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精神層面上,而與克拉拉之間則屬於肉體關係。因此,蜜麗安與克拉拉皆無法和保羅達到一種身心平衡的狀態。《戀愛中的女人》中,厄秀拉與伯金共同傳達了勞倫斯的「平衡」哲學觀;反之,戈珍對他人的疏離感使她無法與杰拉德建立親密的關係,而杰拉德則藉由與她交往來填補自己垂死、空洞的靈魂。因此,他們之間的關係注定要失敗。《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康妮和他的情人之間則是超完美的,呈現出身心自由、平衡的狀

[R] 談D.H. Lawrence (上)

「性」與「愛」一直是大家很愛討論的話題,特別是一些大師,比如說米蘭坤拉德,還有李敖等,他們的書要不就深奧難懂,故弄玄虛,要不就東拉西扯,充滿情緒化的個人經驗,卻不太不知重點何在。不然就像是保覽群書之後,再一口氣吐出來的片片段段,搭配一些風花雪月的年少回憶,自己講爽了就算大功告成了。反正文學嘛,沒有限制,大師出品,誰敢說不好 ? D.H.勞倫斯則是一個異數。他如果被人稱為文學巨匠的話,應該是指他真誠的態度,清新的文風,簡單、優美的書寫,而不是他有時被認為猥褻的性愛觀。他的東西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很小兒科,可是在一百多前年,他的小說裡那些動輒肛交口交的描寫算是很猛的了! 勞倫斯作品的重心不放在編織故事的技巧上,白話一點是書不太有戲劇性,看慣連續劇的大概會覺得灰熊無聊,可 是正因為他內容簡單,思想純度高,除了帶點他對工業革命下的英國反感之外,作品沒有別的太雜的主題,產生一種晶瑩剔透的美感。勞倫斯的書講的都是單一哲學觀,描述熱情的性愛可以拯救人類,順便撻罰一下工業社會下的冰冷人性,透過他的所有作品,把他的理念細琢精雕,磨成一顆顆珠玉。 珍.奧斯汀的作品也有類似的妙效,但是奧斯汀的手法太女性化,她又是女的,所以書本捧在手上還是覺得脂粉味太重了,勞倫斯雖然心思纖細,筆法溫柔,人又斯文,但總的來說還是個男兒身,陽剛的筆觸猶在,所以中和平衡的很好,每本書可以看成中性的沒有什問題。 勞倫斯的書強調的是性,但總是個愛情故事串起來的。